“冷加压”测试高血压科学吗
2025-01-23 12:59:45

“冷加压”测试高血压科学吗

一桶冰水就能够预测出你是冷加压否有患高血压的风险。这样的测试事情,你相信吗?江苏南京医科大学就进行了一项关于高血压压的高血预测实验。下面大家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压科

用“冷加压”预测高血压准吗

5月17日是冷加压世界高血压日,南京医科大学专门组织了一项特别的测试“冷加压”试验研究:现场一百多位大学生先后把手臂浸泡在盛着冰水的桶里。浸泡1分钟后,高血测量浸冰水后的压科血压变化,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今后患高血压的冷加压风险。升幅若大于20毫米汞柱,测试就属于高反应。高血反应越高,压科则表明今后发展为高血压的冷加压风险越大。

冷刺激后血压增幅越大,测试今后患病风险就越大

“这是高血我们首次用此方法对在校青年人群进行研究。”南医大指导教师沈冲说,试验原理是:冷刺激引发神经内分泌系统活动,使血管收缩,让人的血压发生变化。沈冲说:“有人变化较激烈,有人较缓和。而激烈的那部分人就是高反应人群。随着人不断衰老,这种激烈反应就会成为高血压的致病因素之一。”

他介绍,在国外的一例1015人参加的试验中,高反应者有54%的人在15年后发生高血压;正常反应者仅17%发生高血压;低反应者中无高血压发生。

冷加压试验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,测试时室温要求在摄氏25℃—30℃,水温要控制在3℃—5℃。手从冰水中取出之后的第0、60、120和240秒进行4次血压测量。

“这是一种激发试验。所谓激发试验是用物理、化学、心理等轻微刺激,观察机体作出相应生理反应,比如常见的青霉素皮试。”沈老师说,冷加压测试方便,受测者易于接受而且没有创伤,所以具有推广价值。

但目前国内对冷加压试验的知晓率不高。他坦言:“我们本次采用的是国外标准,认定高于20mmHg为高反应,这是因为国内还没有中国人群自己的标准,这需要在大数量人群中进行长期实践调查才能确定。”

什么样的人在冷刺激后血压易有高反应?

本次共邀请了162名同学参加测试,男性59人,女性103人,平均年龄19岁。测完血压后,还为调查对象测了身高、体重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计算受试者的BMI指数。

BMI又叫体质指数,用于判断是否超重或肥胖,由体重(公斤)除以身高(米)的平方得出。沈冲说:“冷加压测量结果结合其他指标分析,将有助于对受测者今后患高血压的风险进行系统评估和早期干预。”

截至目前,研究团队测到两个体重较重的同学,BMI值都超过30,他们舒张压的变化幅度分别是15毫米汞柱和10毫米汞柱,依然处于正常范围,但比起4.4毫米汞柱的平均值来说,还是较高的。

负责数据分析的南医大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陈金凤介绍,目前的初步结果显示,冷加压试验的敏感性与BMI指数的关系是:在20—22之间的对象冷加压试验反应最低,BMI》22时,两者之间呈正相关,即:体重超重者则反应高,也就是患病风险大。

国外研究也显示,BMI为22时,心血管病患病率、死亡率均最低;BMI》25为超重,》30为肥胖,超重和肥胖者的高血压病患病率可达60%,其中肥胖者患病率为正常体重者的2—3倍。

“测试是为了提高知晓率,让大家知道自己是否有高血压,是否易得高血压。”沈老师说,目前我国约有1.3亿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,在已知自己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,也有约3千万没有治疗。高血压防控和治疗任务仍十分艰巨。“知晓之后,才能积极干预、降低风险、早防早治。”

高血压有年轻化趋势 早识别大有必要

“我们几位同学在医院实习期间,目睹了高血压的巨大危害。”杨立云说,“于是我们希望通过有效的早期干预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。”

近年来随着环境改变、压力增加,饮食结构变化,高血压疾病有年轻化趋势。我国18岁以上的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.8%,且还在以每年300万人的速度不断递增。“青年人高血压发病率占成年人的15%,部分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临床表现;但相当部分老年性高血压病可能是青年人血压升高的延续和发展。部分青年患者血压会迅速升高,并发展成恶性高血压;而有些患者如用药不合理则会发展成为顽固性高血压。”

“无声的杀手。”沈冲这样描述高血压病,他说:“不少人认为即使得了高血压也没什么明显症状,所以不要紧。殊不知它是心、脑、肾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大危险因素。”资料显示,我国居民死因首位的心脑血管疾病中,50%以上是高血压的并发症。而根据《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》,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,每5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;估计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。

倡导健康生活方式,加强高血压的一级预防

肥胖的高血压患者,减轻体重后,血压可有不同程度的下降。一项为期31年的追踪调查发现,每周运动时间少于5小时者,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要比运动多于5小时者高32%,而且运动不仅使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,还能减缓高危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血压上升。

沈冲说,饮食不当也会直接诱发高血压病,中国人高血压相当一部分是与高摄入盐有关。调查显示:中国城乡居民平均每人日盐摄入量高达12g,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每人摄入食盐<5g的标准。

“高血压的形成还受到遗传、精神心理、年龄性别、地区环境等因素影响。所以我们还要调查这些人的家族史、盐摄入嗜好等可能的影响因素,进行统计分析和干预。”

“加强一级预防,在危险因素存在但疾病尚未发生的阶段,即采取早期干预措施,控制和降低疾病发生的危险。”沈冲说,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由高血压引起的高致残率和病死率,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。

颈椎病 主动疗法更有效

颈椎病看似不是大病,不少患者以为只要缓解了症状就好,没到忍无可忍的程度一般不就医。可这病不发则已,一发可能后悔莫及。因此,我们平时在使用一些被动传统疗法外,还可学习主动抗阻运动疗法来降低颈椎病的发病率。

案例回

悲剧发生 因忽视颈椎病所致

王老师是某中学的模范教师,然而,令人遗憾的是,半年前的一天晚上,他不慎摔了一跤,造成四肢完全瘫痪,大小便失禁。

也许大家都觉得奇怪,为什么摔了一个跟斗,就会导致王老师瘫痪了呢?这还得从30年前说起。

王老师大学毕业后,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。繁重工作的劳累,他逐渐出现了脖子酸痛的症状。为了不影响工作,他忍痛工作了30年。在这期间,王老师感觉到左手麻木,无力,到后来小便无力,走路时足底有踩棉花的感觉,头重脚轻,都未引起王老师的重视,他总是在症状缓解后就不在意了。

29年后的某一天,王老师发现自己整个人轻飘飘的,如醉酒一般。然而,这一次就诊使他惊呆了,医生的诊断是脊髓型颈椎病,CT、MRI等检查证明,王老师的颈椎骨质增生和韧带钙化,椎管严重狭窄,脊髓已经受压变形。最后,终于发生了这个不幸的故事。医生虽然为他及时做了手术,但是,由于脊髓已经发生了损伤坏死,半年来,他的四肢感觉和运动功能仍然没有得到良好的恢复,大小便依然失禁。

颈椎病 不只是椎间盘的问题

对于颈椎病的发病缘由,一直以来,传统观念将太多原因聚焦在椎间盘之上,并把所有类型的颈椎病都归结为椎间盘惹的祸。认为只要椎间盘没有问题,颈椎就没有问题;认为只有椎间盘有了问题,颈椎才有问题。并且,这种观念一直沿袭至今。

与传统观点不同,我们认为,颈椎病是一种多因素、多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,包括肌肉、韧带、椎间盘、骨关节在内的组织结构发生的劳损与老化,也就是退行性改变。而且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样符合由轻到重、循序渐进的规律。因此,将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椎间盘的观点未免牵强,尚有不够准确之处。我们应该综合地、动态地、整体地认识颈椎病。

日常坏习惯可成颈椎病的帮凶

在颈椎病早期,可能有椎间盘的退变发生,但是更重要的责任组织应该是肌肉和韧带。以下原因都可能增加颈椎病的发病概率,如长期伏案、高枕而眠、沉迷于电脑桌前、强大的工作压力等因素,这些习惯会导致颈椎周围的肌肉会发生劳损,使力量和耐力下降,再在致炎致痛机制的作用下导致颈部疼痛的发生;如果疼痛长期不愈,便形成颈型颈椎病。与此同时,韧带也会发生变性松弛,其维系骨关节结构的静态稳定作用下降,就会出现颈椎生理曲度的消失,甚至会有轻度的椎间不稳现象发生。

主动+被动 颈椎病防治妙方

我们可以将颈椎病所有的治疗方法总结为两大类,一类就是病人接受医生所给予的治疗,包括针灸、药物、牵引、按摩、理疗等治疗方法,统称为被动治疗。遗憾的是,这些传统的治疗方法都不能提高患者颈椎周围的肌肉力量和耐力,因此,这些治疗方法只能缓解症状,不能治疗根本。

第二类方法是让患者主动锻炼的治疗方法,叫做主动治疗。比如“主动抗阻运动疗法”就属于主动治疗的范畴,它是一种让患者对抗一定的阻力进行肌肉功能锻炼的治疗方法。临床实践证明,通过长期的主动抗阻运动锻炼配合传统康复治疗,能够达到重塑肌肉结构、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、提高肌肉运动功能的功效,可以从根本上治疗颈椎病,而且该方法操作简便、易于推广。

此外,“颈椎病鸡尾酒疗法”是一种理想的预防颈椎病的主动治疗方法,也是颈型颈椎病、椎动脉型颈椎病等类型颈椎病的最佳治疗方法。它结合了主动抗阻运动疗法与传统疗法,提高了颈椎周围的肌肉力和耐力,让患者自己进行主动的抗阻运动锻炼。该疗法在成都第一骨科医院广泛开展,取得了相当满意的治疗效果。

其实,颈型颈椎病只是颈椎病的初期状态,如果得不到合理治疗,或会逐渐向椎动脉型颈椎病、神经根型颈椎病、脊髓型颈椎病方向发展恶化。所以,我们呼吁,预防、治疗和康复颈椎病,建议“主动抗阻运动疗法+传统疗法”。只有如此,才能将颈椎病消灭在萌芽状态,降低颈椎病的发生率,提高颈椎病的治愈率,让颈椎病所导致的瘫痪发生率降至最低。

结语:高血压患者最重要的就是饮食调养,很多时候,吃的合适也能够达到降血压的目的。(文章原载于《中外健康文摘》《养生杂志》,刊期:2012.07,作者:张晔,蔡心轶,胡婷,版权归作者所有;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常识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尽快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)。

(作者:产品中心)